2025年5月20日,《中国教育报》第06版(职教周刊·院校实践)刊发了我校校长张启富题为《专产精准对接 县校互惠共生——高职院校下沉县域办学的“浙工商”经验》的署名文章,介绍了学校主动下沉县域,依托宁海模具和慈溪家电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先后建成宁海学院、慈溪学院两个县域产业学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助推县域块状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县校互惠共生的实践与经验,为高校下沉县域办学提供了“工商方案”,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校在长期县校合作探索中形成县域产业学院“三同”建设模式,实现县校互惠共生。
学校在下沉县域办学中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产教融合体系,形成分层递进的校企协同网络,推动产教融合系统集成演进。
首先,与县域龙头(骨干)企业开展点对点微观合作。一方面,引入阳超模具等在宁海学院建成生产型模具教学工厂,提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效率。另一方面,与多家县域企业、中职学校基于互利双赢原则开展合作。
通过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产教融合体系,使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宁海学院、慈溪学院基本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成为其基本人才培养模式。
市县两级除存在空间距离外,还存在物质条件差距和文化差异,导致县域产业学院及其教职员工需付出额外成本维持办学效能。对此,学校通过制度设计提升管理效能,激发县域产业学院及其教职员工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