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世界防治疟疾日”沉浸式体验中国抗疟智慧

文章来源:国际交流学院发布时间:2025-04-27浏览次数:11

4月25日世界防治疟疾日当天,国际交流学院组织20余名留学生来到屠呦呦旧居陈列馆、鹿鸣百草园、莲桥第国医堂等地,了解屠呦呦的生平事迹,解锁“青蒿”密码,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屠呦呦旧居陈列馆,留学生们首先步入总序厅,展厅以图文展板与实物模型还原了屠呦呦外祖父姚咏白家族的百年历史。穿过回廊,庭院内的“呦呦少女”铜像成为焦点,留学生们纷纷上前和这位中国第一位获诺贝尔奖女性的铜像合影。在生平展厅,玻璃展柜内陈列着屠呦呦的高中成绩单、北大录取通知书原件,以及1970年代手写的《抗疟单验方集》笔记。当看到“380次实验失败记录表”与青蒿素分子结构模型时,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娜依拉感慨道:“看了这些展品,我才真正理解了抗疟药诞生的艰辛历程。”在鹿鸣百草园,留学生们认识了植物青蒿,了解它的生长习性和药用价值。在国医堂中药房,留学生们还认识了做成中药饮片的青蒿,并与植物青蒿进行了对比。

随后,留学生们来到国医堂科普讲堂,参加了疟疾防控科普讲座。留学生校外非遗导师、非遗项目“药皇圣诞祭祀仪式”代表性传承人张明为留学生们介绍了疟疾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症状危害、易感人群以及预防措施等,同时讲述了中国在全球疟疾防控和科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此外,留学生们还参与了国医堂的音疗项目——如意乐坊。来自宁波市曲艺家协会的老师们带来了甬剧、越剧三出传统经典戏剧桥段,让留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到这两项国家级非遗戏剧的独特韵味。

本次活动依托来华留学生“感知中国”品牌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探访传统医药足迹。在科普疟疾防控知识的同时,向留学生们生动展现了中国科学家“胸怀天下”的精神境界,以及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全球公共卫生的突出贡献。活动通过搭建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对话的桥梁,为学校来华留学生理解中国、感知中国打开全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