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实践育人能力,强化党风廉政教育、校史文化教育,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4月24日下午,由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主办、机电工程学院与“行知行”辅导员工作室承办的第三十五期辅导员主题沙龙在宁海校区成功举办。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相关负责人,各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郑子军代表机电工程学院对辅导员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辅导员们介绍了宁海校区的情况,希望大家常来宁海校区交流和开展活动。接着,辅导员们交流分享了校地协同育人经验,方燕娜老师代表机电工程学院及“行知行”辅导员工作室,以《深耕校地沃土·厚植实践动能——立体化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系统展示了宁海学院校地协同育人成果。“机制共建”方面,工作室通过校地协同构建了覆盖70余个志愿服务基地的学生实践生态圈,从社区服务到大型赛事保障,形成了多层次志愿服务矩阵;“平台共育”方面,建好“8+N”社会实践育人平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企业生产线转化为技术创新试验田,将古祠堂活化为文化传承基地,实现“社会需求-专业对接-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全链条育人的闭环机制;成果探索方面,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融入新时代育人实践,创造性提出以劳动教育为纽带,通过志愿服务、专业实践等载体,构建起“行-知-行”五育融合模式,为辅导员们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校地协同育人方案。
随后,大家来到我校战时旧址之一的前童古镇,重走学校办学之路,接受校史文化的洗礼。通过刘泉林老师的讲述,“联中前童复校”的故事徐徐展开:1942年8月,联中师生在前童村克服校舍简陋、物资匮乏等困难恢复办学,两度招生后学生规模达四百余人,开设普高、初中及商科、师范科多学科课程。彼时,祠堂作教室、鹿山成课堂,师生在艰苦环境中依旧保持昂扬斗志,并通过阅读进步书籍、演唱抗日歌曲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段历史让辅导员们深切感受到,育人工作需与时代同频共振,在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力量。
活动尾声,全体辅导员在正德堂清廉教育基地接受党风廉政教育。该基地以清廉文化为核心,通过三大展区立体呈现51个廉政故事,涵盖童贤母赈灾济民等历史佳话及新时代党员干部先进事迹,为辅导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洁教育课。
本次沙龙既搭建了辅导员学习交流的平台,传承和发扬了校史文化,又注入了红色基因与清廉力量的精神滋养,未来,我校将推动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辅导员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