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全国高职校联会交流县域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经验

文章来源:科研处发布时间:2025-02-28浏览次数:11

2025年2月24日-26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办的“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教育部职成司司长彭斌柏、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等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吸引了来自全国近百所职业院校领导、学者及媒体嘉宾参加,共同探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与新实践。

我校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启富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下沉县域办特色产业学院 创新‘三同’建设模式”的经验交流。张启富从构建“一体两翼”办学格局、探索县域特色学院“三同”建设模式、建立县校合作长效机制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校下沉县域办学的理念、举措和成效,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和职教同仁的高度评价。

张启富简要介绍了我校21年县校合作、18年县域人才培养的办学历程。我校分别于2004年、2012年与宁海县政府、慈溪市政府达成协议,共建宁海学院和慈溪学院,逐步形成了由学校本部、宁海学院、慈溪学院构成的“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并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果。

张启富重点介绍了历经20余年探索形成的县域特色产业学院“三同”建设模式。一是“同建”,学校与县域的政、行、企等多方共利益主体共同建设宁海学院、慈溪学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五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二是“同管”,县校双方共同成立县校合作会商委员会、特色产业学院理事会、产教融合共同体领导小组等机构,并制定相关章程和议事规则,对宁海学院、慈溪学院实施共同管理;三是“同享”。学校通过县域特色产业学院优化了专业结构、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两地的模具、家电等产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实现了政校行业共享县域特色产业学院办学成果。

张启富最后总结了我校长期扎根县域办学、构建县校合作长效机制的四点经验,一是供求匹配、专产对接,二是空间独立、团队保障,三是体制健全、沟通顺畅,四是利益捆绑、产教融合。他强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推动有条件地区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到市县”,我校在宁海、慈溪的办学符合这一政策导向。下一步,学校持续深化县校合作,推动专业结构从“工商并重”向“以工为先,工商融合”转变,并不断优化体制机制,为高职院校下沉县域办学提供“工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