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为进一步推进“丝路学院”建设,扩大学校国际化办学影响力,学校召开 “丝路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副校长、党委委员应晓清、“丝路学院”负责人、各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和国际交流合作处相关人员出席。会议重点研讨了“丝路学院”的建设规划,并发布了下一阶段的建设任务。
会上,各二级学院副院长就“丝路学院”专业与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资源输出、“中文+技能”培训项目、服务“出海”企业、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开展国际人文交流等项目展开了激励的讨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丝路学院”执行副院长刘昊介绍了项目下一阶段的建设目标和计划,期待各二级学院积极参与,根据“丝路学院”定位目标和建设工作内容,重点梳理精品课程资源、筛选适合海外输出的课程1-2门。二级学院需要主动调研相关专业的产教融合企业资源,撰写调研报告,重点面向在印度尼西亚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开展生产研发、销售、文化交流等的企业和协会,梳理企业出海现状,在生产研发、人力资源、职工培训、市场营销、品牌传播等多方面的实际困难问题,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本校专业特色,提出职教助力中资企业出海的具体对策和计划。
应晓清强调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重要性,要求全校师生密切关注国家的外事政策和国家教育国际化发展政策导向。会议提出,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明确“丝路学院”的内涵和外延,以东南亚和中亚为方向,建好现有的印尼丝路学院,筹划新的丝路学院项目建设。他提出建设“丝路学院”的三条技术路线,一是从校企合作出发,调研企业的需求,服务出海企业;二是从合作院校需求出发,根据对方学校的课程建设需求清单,对接学校的优势专业共建课程,实现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输出,获得海外合作院校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证;三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利用校内外的科研平台和资源,开展国别研究中心、人文交流等系列项目建设,做实做强“丝路学院”。
我校印尼丝路学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深受宁波和印尼两地的企业重视,以专业为切入口,开展多点合作,目前已经与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科曼集团、得力集团、凯越集团等8家企业和协会签订“校企合作”、“校协合作”协议,服务企业出海,协助企业走出去开发印度尼西亚市场,为企业在印尼及东南亚其它国家的员工开展技能培训等服务,已经取得了较多的阶段性成果。
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我校在“丝路学院”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有助于提升浙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全面助力浙江教育对外开放高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