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热线――浙江工商职院教室里走出不少公司老总

文章来源:东方热线发布时间:2016-05-01浏览次数:3392

   

  宁波市镇海源创意广告策划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张源,是一个商人,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1325班的大二在校学生。这个笑起来开朗却略显腼腆的大男孩,一直走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展现了年轻人创新创业的魅力。

学校成为学生创业梦想起飞的地方

  在同学眼里,他是个“天生为商业而生”的人;在老师眼里,他是个“有活力、有能力”的学生;他自己却评价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张源出生在一个有着浓烈经商氛围的家庭。“可能是耳濡目染的效果”,上中学时候他就开始琢磨起了小生意。张源觉得相比于赚到足够的零花钱,他更享受的是赚到钱时自己的那份成就感。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张源真正起飞的地方。院长姚奇富说,“只有生长在合适的土壤中,树苗才会茁壮成长。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职院校校园应该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阵地和沃土。”张源就在这样的土壤上,汲取着一些创新创业理论知识。
  2013年,刚刚步入浙江工商职院的张源,显得毫不起眼。但是不久后他参加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教育培训让他的“创业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当时学校有一个品牌项目——校园诚信自助超市。张源一进校园便盯上了那几个货架,老师决定破格给大一的他一个月的经营权,通过一系列的经营方式上的改革,一个月后,当老师看到在他的经营情况时,竟有些不敢相信。
  2013年10月,在浙江省第四届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张源通过“特食汇”网上商盟这个项目获得了他大学时代中的第一个省级奖项,浙江省“挑战杯”一等奖。
  在带领自己的队伍又奋斗了半年后,他们带着升级后的“特食汇”——“特e购”再次走上了挑战杯的舞台,面对本科和研究生们这些强劲的对手,他们还是取得了浙江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的成绩。
张源的脚步并不停止于此。受到学校创业氛围的熏陶,2015年5月26日,还在读大二的张源成立了宁波市镇海源创意广告策划有限公司,登上了真正创业者的舞台。
  “现在的源创意,虽然很年轻,但是已经展现出了无限的活力和千金般的诚信!”张源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已经和中国移动海曙分公司、宁波团市委、美团外卖等机构都保持密切的合作。有一次台风造成了象山客户需要的材料的物流延迟,张源当机立断,冒着本单亏损的风险,重新制作材料,专程派人送去。恰是他的这份诚信与负责,让客户对他更加信任,也因此有了后来更多更大的订单。
  2015年9月,张源作为宁波市青年创新创业代表出席了在台湾高雄举行的 “双港论坛”。面对对岸的创业青年们,张源说:“虽然现在我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创业团队,但我并不是一个十足的创业者,我还有很多路要走。”

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

  该校党委书记蔡泽伟告诉记者,是完善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校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专业与课程设置、实验实训与实践锻炼等方面着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
  一直以来,浙江工商职院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搭建了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学校先后推出了“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特长生培养工程”、“创业精英培训班”和“创新创业导师工程”等特色工程,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创业实践。
  此外,学校于2002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十四届校园商品展销会,与一般校园展销会不同的是,从整体策划、筹备分工、招商引资、促销设计到现场管理,从市场分析、确定商品、采购商品、谈判议价到确定价格、现场推销、网上交易及配送等环节,全过程均由学生参与、专业教师指导,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仿真市场平台,锻炼和培养学生商贸应用才能和创业实战才能,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再如学校每年定期开展一项融创新创业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为一体的全校技能运动会,至今已举办了十九届,学校通过举办技能运动会,把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专业实训、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技能得到了全面的检阅和提高,有效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浙江工商职院近几年人才培养质量均位列浙江省同类院校前列,2012届毕业生一年后创业率是5.38%,2013届毕业生一年后创业率达到9.04%。
  据悉,仅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创建的宁波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四年来就累计孵化企业电子商务项目100多家,其中有十余个团队直接与项目一起移交给企业,使得人才培养与就业无缝衔接。该模式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创业,2015年该专业应届毕业学生创业率达到35%。
课堂上还走出了不少公司老总

  经过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锻炼,近年来浙江工商职院课堂上已经成功走出了一大批老总,学生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该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该校2008届会计专业毕业生杨骄阳,大学毕业不久,她的同学们大多成了都市高楼里的白领,而这个秀气的女生,却放弃稳定的会计工作,走上了一条令大家大为意外的路———回到家乡天台,在平桥镇后蒋村、白鹤镇的红旗村和双溪口村一口气承包了600亩地,全部种上水稻开始自己创业。
  杨骄阳敢于承包600亩土地,绝非心血来潮。“我是学会计的,自然会算这笔账。承包土地要15万元,翻耕土地、借机械设备、播种、雇人、杀虫、买肥料……种种开支算起来到现在已经花了近40万元,加上其他设备开销,投入已经超过100多万了。这些钱都是东拼西凑凑起来的。”杨骄阳扳着手指头给记者算。
  杨骄阳说,她现在的角色说得时尚一点就是土地CEO,农忙时节管理着20多名工人。但这个CEO可不好做,每天早晨不到5点就起床了。“每天晚上,我们就要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第二天天没亮就爬起来,将农药、机器设备等一堆要用的东西准备好,等着工人来开工。”等大家开工后,杨骄阳还得奔来奔去,干些杂活。“最忙的时候连饭也顾不上吃。遇到高温下雨的天气,雨水和汗水也分不清,真的很辛苦。不过创业嘛,吃这点苦不算啥。”
  杨娇阳的辛苦没有白费,才24岁的她成了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大户。目前她不仅承包了1568亩土地种植水稻,还成立了田禾农业生产合作社,带领农户走上标准化生产道路,并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农村十大新闻人物”、“浙江省优秀种粮大户”。
  据了解,张源、杨骄阳只是浙江工商职院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和张源、杨骄阳一样,该校有很多学生未毕业或一毕业就自主创业。例如该校2015届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沈兴秋,从大一开始到基地做学徒,大二开始做网店店长,目前已经是拥有6个网店的总经理,2014年完成销售额2600多万元,2015年预计完成销售额将达5000万元,将实现服务费收入100万元。
  该校2005届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林建华,2006年毕业不久便赴北京创业,于2008年创办公司,目前是北京深海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在成立期间后期制作了《东京审判》、《纯真年代》、《换子成龙》、《中国兄弟连》、《铁道游击队》、等一系列著名电影电视剧栏目。公司还与湖南卫视合作,先后制作《零点锋云》、《锋云影评》、《锋尚之王》等栏目。
  再如该校2004届酒店专业的卢炳晓,毕业才两年,就自主创业注册资金500万元成立了一家一级货代公司,任宁波新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2004届旅游专业的朱灵艺,毕业实习时就开始创办杭州灵艺科贸有限公司,毕业时已有两家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