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大学生专利转化缘何冰火两重天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发布时间:2013-03-25浏览次数:1145

   

大学生专利转化缘何冰火两重天

 新闻回放

   同在浙江,宁波大红鹰学院“创新创业实验班”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08项,真正投入生产的仅4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多项专利中,50多项成功转化,另有80多项与企业达成了开发意向,其中一项就为企业新增利润120多万元。

  为专利而专利 一张张证书被束之高阁

   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08项,真正投入生产的仅4项,记者近日在宁波大红鹰学院了解到,该院2008年开办的“创新创业实验班”,短短4年,该特色班的学员专利申请成果颇丰,但转化率仅3%。

   “我一共成功申请了18项专利,帮助同学申请专利100多项,成功拿到证书的有70多项。”大四学生马勇强自信地告诉记者,然而,他和同学们对专利申请下来后如何转化为生产力深感困惑。目前马勇强的18项专利没有一项投入生产。

   对此,该院创业班课程组负责人周莹莹认为,专利获得多,成果转化难,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申请的专利大多属于实用新型类和外观设计类,主要是对原有产品进行改造,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与实际生产还有一定距离,再加上大学生专利信息发布渠道缺乏,导致很多专利“养在深闺人未识”。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教学以理论为主,学生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往往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艺术高度,和企业的理念有一定距离。”该院科研处处长田思告诉记者。

   “大学生往往看重专利申报产生的名誉,较少关注专利申报后的经济效益,转化意识不强,也是大学生专利转化率低的一个原因。”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电信系主任吴志荣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