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刷招聘需求,往各企业邮箱海投简历,四处赶场面试……不少受访毕业生感叹,疫情之下的就业季,想找到一个专业对口且薪酬满意的工作殊为不易。
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叠加疫情影响、就业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就业形势格外严峻。高校应如何对症下药,精准化解毕业生就业难题,帮助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破解毕业生就业供需不畅难题,关键在于密切校企合作,在这方面亟待一个更强更有力的抓手。
“高校要经常走访企业,深化供需对接,了解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用人需求。重点要找准双方合作切入点,建立日常联系互访机制。”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仕俊说。
高校办学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产业的需要对齐,是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对此,熊丙奇认为,我国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都应该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