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实践、成果显著,也面临新挑战 在甬高校双创教育将何去何从?

文章来源:现代金报·甬上教育发布时间:2021-04-08浏览次数:397

“创业的路不好走,尤其是万事开头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其中,但很多大学生都会这么感慨。的确,大学生创业的路上,有鲜花,也布满了荆棘。

同时,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在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日趋深入和完善,并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经验。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所高校、创业学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新挑战。

双创教育,何去何从?连日来,记者采访多所高校,倾听各位专家和同学的心声,一起尝试着寻求答案。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知名校友受邀开设创业讲座

故事 哪怕抓住了风口 创业也并不容易

“我找到了自己的路,一定会坚持走下去!”宁波财经学院大四学生龚航飞创业不到一年,从3个人发展到10个人,从小打小闹到如今一个月营收10万元,龚航飞对创业充满信心。

但是,创业的道路并不平坦,龚航飞也是一路摸索着前行着。他的创业领域和他的专业分不开,他学的是视觉传达设计,宁财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创业基础课点燃了他的创业小火苗。

去年疫情期间,他看到短视频直播带货的风口,找伙伴们小试牛刀,可初尝短视频内容创业,没泛起水花。

资金、项目、场地等等,对于这个创业初期的大学生来说,都如一道道的“打怪升级”。幸好,在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商业模式实验室的指导下,龚航飞从文化传媒转向活动策划,跨学院的创业团队在知识结构、人才队伍也日渐成熟,申请获得学校助创资金,并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后,龚航飞的创业有了起色,团队的活动策划能力吸引了政府部门的订单。眼下正处于就业季,龚航飞和他的团队已经找到了他们的“星辰大海”。

现状 各高校积极推进颇有成效  

像龚航飞这样的年轻人在宁波高校并不少见。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双创教育已成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受浙东学派“经世致用”思想和“宁波商帮”文化的深远影响,双创教育在甬各高校早就先行一步,一直积极推进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比如,早在2008年,浙江万里学院就提出了“育创新性人才、建创业型大学”目标。2015年学校再一次明确“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打造全国创新创业示范高校”目标。创新办学20年以来,万里学子共创各类中小企业2400余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7000余个,创造经济效益58亿元;近两届毕业生创业率分别达到8.21%、  8.38%,差不多每年有500余名毕业生选择了创业。

还有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10年就承办了大学生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讲师培训班,当时在商科类专业试点创业教育。学校2016年开始成立创业学院,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还系统设置了一批创新创业课程,专门设置了10个“三创”学分,创新创业教育已普及全校学生。学校现有创业基地2000平米, 2021年将扩建到4000平米,通过创业大赛,每年选拔优秀项目入驻,进行创业实践。

浙江万里学院学生在各项创业比赛成绩优异

思索 当前双创教育中的挑战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一个个创业成功的案例背后,也有不少学生遭遇波折,甚至“折戟”。双创教育走到今天,高校或是学生都坦言遭遇到困惑,面临着新挑战。

“学生创业资金问题比较大。”多位高校双创教育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热情相对较高,由于没有相关经验,创业过程比较艰难,普遍面临着社会资源少、启动资金缺乏等问题。很多学生创业之初,或许可以得到家里的少量资助,但是随着事业发展,资金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大部分学生在寻求外面的风投、或帮助时,都说是困难重重,亟需政府、学校、社会扶持。

而对于高校而言,在双创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感受到学校与社会创业平台的对接越来越难,“走出去比较难。”学校的孵化园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形成产业链,这时就急需能与校外平台进行资源对接。

此外,很多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但是在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上还有待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交叉融合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在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贡献还不够突出,各个高校都在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等资源打造“双创平台”,但平台“赋能”的深度、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突破 多管齐下开启新局面

专家认为,双创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最好的一种形式,各级政府、学校应该大力支持,通过双创教育、实践,使学生建立独立、担当、负责的人生态度,有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大学生创业,都是从小微起步,在税收优惠等政策上,建议得到支持。同时,在评价学校、学生双创成效时,也应该给学校、学生时间,不必过分在意创业成功了多少,而是参与的学生,在双创教育实践中,真正学到体会了什么,让他们针对今后的人生道路、职业规划,有个清醒的、目标相对明确的认识,今后遇到困难,能够积极面对。

记者了解到,各高校聚焦在平台建设上予以突破。比如,浙江万里学院创新构建了政府驱动、高校推动、市场拉动的“三维联动”工作机制,通过三方创业政策、创业资金、创业服务、创业场地等子系统的有效联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为拓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校外资源平台。同时,学校将全面打造建成一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低年级实现全覆盖项目化;高年级实现分类指导专创融合平台支撑资金帮扶;毕业后实现持续帮扶、有效跟踪、质量反馈,并配置以系统的实施措施。

同样,在平台建设上,宁波财经学院联合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等企业合作共建商业模式实验室,这是面向宁财院及全市大学生“双创”项目提供“感知与激发、验证与修正、实施与支持”的一站式服务。在这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仅能够获得技术、资金、导师、政策等大量资源链接,而且还拥有一对一“校内专业教师  校外高水平创业导师”构成的指导团队,提供精准诊断、精准对接服务。

此外,在“双创”教育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宁波大学首创了创新创业驱动中心这一全新的创新成果转化载体,将创新创业驱动中心建在学院、学科,紧密围绕学科专业和宁波地方产业需求,加强科研创新,促进学生科技成果转化,并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训、创业孵化等服务。目前,学校已经建成14个创新创业驱动中心,总面积达2万多平米,总计投入1600多万。同时,宁波大学基于多学科融合开设阳明创新、基于一流学科开设拔尖人才创新班、基于商科开设宁波大学创业班。截止目前创业班培养了217名学生,100%参与创业实践,80%以上确立创业项目,50%以上完成工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