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证 壮丽的新中国 | 追寻城市地标 见证甬城巨变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锐观察

文章来源:《浙江工人日报》发布时间:2019-09-21浏览次数:328

■吕淑瑶

  去年9月,我从家乡温州来到了宁波,进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读英语专业,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涯。生活在其中,学习在其中,我渐渐融入并爱上这座“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浙东名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样也是宁波解放70周年。70年的岁月,这座城市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有哪些属于她的独特记忆和时光密码?暑假里,我和学校21位团委和学生会干部组成了一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准备去探寻一二。

  在学校团委书记郑芳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给自己的小分队取名为“宁望”,“宁望”是“凝望”的谐音,我们想通过自己深入的观察走进宁波、了解宁波、理解宁波。“宁”即宁波的“宁”。我们还决定用走访博物馆、打卡旧城地标、采访年长的宁波市民等方式开展活动,用相机和笔,开启一场“追忆宁波解放70年历史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特殊旅程。

  旅程第一天,我们怀揣着热情与期待直奔宁波博物馆。宁波博物馆馆舍的建筑设计是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的“新乡土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博物馆内陈列的大量文物与文史资料,带领我们穿越时光,重温历史。从绍兴会师到余姚解放,从宁象战役到大榭岛战斗,从奉化溪口到慈城、镇海,从甬江边到灵桥头……我跟随队伍一起循着70年前的硝烟一路探寻宁波历史踪迹,共同回顾宁波解放的艰辛与荣光。

  随后几天,我们前往宁波天一阁、鼓楼、灵桥等宁波地标性建筑开展实地探查活动。

  走进天一阁,徜徉在小桥流水间,浸润于书香余韵中,心中涌动的是对这座有450余年历史的藏书楼的自豪和赞叹。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里,天一阁已从小小的文物保管所变身为一座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文献收藏、典籍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社会教育、旅游休闲等诸多功能,融社会历史与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专题特色博物馆,并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在新时代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这里绵延的书香也必将润泽更多的人。

  “雉堞凌云脚下堆,鲸波带日岛边回。江中船出海中去,洋外帆从天外来。地近东溟先见日,云垂南浦忽闻雷。不知何处蓬莱是,遥看沧沧贝阙开。”这是清代诗人李调元登宁波鼓楼时所作。这个建于唐朝时期的建筑见证了甬城时代的变迁,承载着甬城人民很多的记忆。如今,鼓楼不再是单纯意义的一座古城楼,这附近店铺林立,人头攒动,鼓楼也成为了一个与现代商业融合的旅游休闲场所。在鼓楼举办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如今鼓楼是宁波名副其实的繁华之地。我举起相机,定格这一时刻璀璨的鼓楼,鼓楼是宁波历史与文化的缩影之一,蕴藏着甬城深厚的文化魅力。

  灵桥边,我们遇见了一群在沿江路上晨练的老爷爷、老奶奶。做完自我介绍后,我与他们聊起了宁波70年来的发展变化。

  “我是老宁波人了,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从一家人吃不饱,到现在想吃什么都能买到,生活大变样了……”“最早只有老江桥(灵桥)、新江桥两座桥,后来建起那么多大桥,宁波解放以来变化发展太大了!”“我在这灵桥沿江路上坚持晨练几十年了,眼看着城市环境越来越好,江边的公园也越来越美……”老人们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讲述自己的亲身体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对比收集到的新、老照片和所见所闻,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甬城70年的沧桑巨变。70年,弹指一挥间,这些地标性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并将继续传承过去,见证未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这座城市才有了现在的样貌。年轻的朋友们,现在该轮到我们为之奋斗,与其共成长了。

 

新鼓楼                                                 旧鼓楼

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的鼓楼,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70年前的鼓楼附近还不是一条商业街,人员流动很稀疏,如今的鼓楼附近店铺毗邻连绵,文化活动丰富多姿,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是如今宁波名副其实的繁华之地。

 

新灵桥                                                 旧灵桥

70年前,解放大军在灵桥成功会师,宁波宣告全城解放。那时的灵桥周边设施不完善,人们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70年后的今天,灵桥上车水马龙,花开四季,横跨于宁波海曙区与鄞州区分界的奉化江上,十分耀眼。

新照摄影:姜雨彤 高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