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新使命下的“高质量”发展战略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淬炼商帮基因,打造根植区域经济的教育办学模式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发布时间:2019-03-22浏览次数:275

浙江在线杭州3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林梦婕)“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七千多年的河姆渡文化赋予宁波,这座东方商埠独具一格的文化气质。宁波是商之乡,文脉与商脉的水乳交融,文化风骨与商业理念的融会贯通,孕育了“宁波商帮”的人文精粹。

从1914年“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伊始,到如今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历经百余年的淬炼,学校逐渐沉淀了独特的工商文化,凝聚了独特的工商精神——爱国爱校、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怀,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尊师重教、师生为本的办学宗旨。

近年来,学校建立以“县校合作”为引领的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机制,主动服务浙江及宁波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向世人彰显了“宁波商帮”这得天独厚的文化基因,阐释了其价值取向。

“实现‘特色鲜明、全省前列、国内知名’的目标,必须在‘质量’上下功夫。”学校党委书记陈仕俊表示,下一步,浙江工商职院将以质提升,以质取胜,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即:以精准的办学定位为前提,以高水平的专业建设为重点,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为途径,全面凸显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宁海产学研基地(宁海学院)全景

产教融合,让每一次“练兵”都有意义

  2019年初,从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传来佳音,浙江工商职院再次获得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奖项。

  “这是我校多年来致力于探索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果。”据陈仕俊介绍,近年来,该校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学校和政府的合作交流,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稳步提升,此次获奖的《首创校企“制播分离”电视栏目合作,搭建高水准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栏目组成员由电视台栏目人员、学校专业教师工作室团队、影视专业学生共同组成,电视台仅负责审片和播出,学校负责栏目的策划、拍摄、剪辑等全部制作内容。在2年多的合作期间,《地产风向标》栏目共计完成460多期日播节目,参与学生达100多名。

  从2011年与宁波罗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第一次“双十一”支持活动开始,每年11月10日晚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纷纷守在客服、售后、理货、分拣、打包等各个岗位上,投入到全球电商大战。

  据统计,学校已连续8年安排学生,赴在甬各大知名企业以及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网店客服、仓储发货等岗位实践,累计为相关企业提供了近7000人次的支持服务。“双十一”让这所百年商贸老校有了与时俱进的“练兵”好时机。

  据悉,近年来,学校创造性地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扩展到了人才培养、技术升级、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牵头组建了宁波电子商务、影视动画和模具职业教育行指委,引进宁波市汽车配件产业协会等6家协会入校,与均胜电子、德国大众等龙头和骨干企业开展“学徒制”培养,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产教融合的道路,实现了多方共赢。

  此外,学校一直践行尊师重教、师生为本的办学宗旨,不仅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还关心教师的发展。校长周志春坦言,校企合作的首要目的不是为毕业生找岗位工作,而是要了解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产教融合除了可以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学生,还可以推动我们的教师走进企业,提升专业能力。对此,学校也非常关注教师深入企业的实践情况,设立了考核指标。”

学校宁海学院教学工厂实景

经世致用,全校盛行“宁波商帮”之风

  创业、务实、诚信、协作,是宁波商帮的精神内涵。为了把宁波商帮文化融入办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学校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开展了创业教育、现代商帮论坛、宁波商帮文化学习会、全国劳模厚德讲坛等四大教育项目,搭建市场竞技、素质拓展、技能比赛等平台,践行“经世致用”的思想。

  周志春介绍,多年来,学校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形成了具有商帮特色和职业特征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了一批具有工商特点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

  为了夯实在校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技能运动会”一办就是二十二届,从1996年开始,一年一“会”,从未间断。比拼建筑CA技能、实践跨境电商、撰写海峡两岸学生创业计划书……这项经久不衰的校园活动,把学生们的职业素质教育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逃得过双十一,逃不过展销会”。对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来说,每年冬季如期而至的校园商品展销会是一件令人期待和为之振奋的校园“盛事”。

  在去年的校园商品展销会上,校文化创意协会社长王雨佳就收获颇丰。“明信片、鼠标垫、手机壳、书签,这些文创集市里的产品都是由广告设计专业的同学自主设计和创作。这些作品饱含我们在校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

  周志春介绍,与一般的商品展销会不同,这是一个由学生自行组建团队,自行寻找货源、售卖、营销、自负盈亏的一个大型校园活动。每个学生在展销会上的表现还将被计入年末第二课堂成绩。“这既是一个教学实训活动平台,有利于锻炼和展示学生商贸应用才能和创业实战才能,也是一个有活力的学生活动的载体,是融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的一种大胆创新。”

浙江工商职院校园人文景观:求真(该校教师设计于百年校庆之际)

从“立足地方”到“融入地方”,再到“服务地方”

  通过“宁波商帮文化”的渗透和浸润,浙江工商职院育人百年,不仅打造了具有宁波商帮文化特征与“工商”个性的特色校园文化,建立了根植区域经济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将工学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特色道路。

  早在2004年,浙江工商职院就与宁海县政府、中国(宁海)模具城合作创建宁海产学研基地,围绕模具塑料产品的设计、制造及生产过程的配套产业,建成了以模具设计制造和工业设计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打造出了一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融合,并形成一定生产能力的特色教育平台。

  “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浙江工商职院一直以来坚持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为打通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环节,提供有力的知识技能输出,学校教学工厂还承担了宁海企业在职人员模具设计师的培训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学校累计为宁海县培训企业员工和开展技能鉴定超过1.2万人次,为宁海1000多家企业提供了信息和技术服务。2009年以来,学校累计有数百毕业生留在宁海县工作,提升了宁海县域模具产业从业人员素质,满足了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时间一晃,14年过去了,如今的宁海产学研基地已经是走在行业前列的“中国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尝到区域经济发展甜头的宁海县人大、人民政府,再次来到浙江工商职院,与校方谋划“县校合作”新篇章。对此,陈仕俊表示,学校将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合作的首要位置,坚持为地方服务,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今年6月,浙江工商职院另一个扎根地方办学的学院——慈溪学院,将迎来首批毕业生。多年前,慈溪市传统制造业、家电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而这恰巧与学校电子专业在学生培养、教师素质提高、与企业合作等方面的迫切需要不谋而合,慈溪学院就此诞生了。

  “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是高校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慈溪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慈溪学院从2016年首批学生入驻,到即将迎来首届毕业生,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发展正结出硕果,为慈溪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实践“总部-基地”办学的县校合作模式、“点、线、面”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宁海、慈溪、鄞州、海曙等地开展“县(市区)校合作”,建成了宁海和慈溪两个产学研基地,与本部形成“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开展政、校、企三方联动的产学研合作。

  据统计,目前,全校81%的专业与浙江(宁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对接,毕业生留甬率超50%。

其他媒体报道:

1.《浙江日报》人民教育·浙江答卷专版 《淬炼商帮基因 根植区域经济——透视新使命下的浙江工商职院“高质量”发展战略

2.浙江新闻客户端 《浙江工商职院:淬炼商帮基因 根植区域经济》